原文:
【学思践悟】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以人工智能、万物互联、人机协同等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时代正在加速到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创新发展,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发挥数字技术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高校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特点要求,用新型数字化技术推动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为更好服务教育现代化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打造数字化国防教育共享课程体系,强化课程育人驱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国防教育课程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教育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打造数字化国防教育课程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首先,应充分发挥国防特色类院校和教育部命名的“国防教育示范院校”教学资源优势,集中优质师资队伍,邀请军队院校专家学者、国防科技领域两院院士等参与授课,精心打造由“军事理论”“孙子兵法”“信息化装备”“战争简史”“大国兵器”“大国安全”“大国精神”“人民军队”“人民英雄”“国防技能”等课程构成的高校国防教育数字化课程群,构建国防教育课程知识图谱,并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各大在线教育平台,为全国高校开展国防教育课程教学提供数字化资源。其次,应建设区域性和全国性的国防教育虚拟教研室,搭建高校国防教育教师网上学术共同体,使教师可以通过“云端聚会”,跨时空、跨地域开展常态化教学研讨,发挥群体智能优势,共享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为数字化国防教育课程群的持续建设、迭代升级提供师资队伍保障。最后,利用大数据技术抓取中央媒体以及各省地市官方媒体中与国防教育相关的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分类整理,建成开放共享的高校国防教育网络数字资源库,并实现实时更新、可下载可编辑,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提供海量数据资源保障。由在线国防教育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网络资源库共同构成数字化国防教育共享课程体系,实现优质国防教育课程资源全国共享,有效解决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供给不足的矛盾,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国防知识的需求,切实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国防教育课程育人的驱动力。
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学生军训模式,增强军训育人吸引力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长期以来,学生军训一直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学习人民军队优良作风,增强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高校招生人数多,受训练场地、设施器材、承训力量等的限制,教学大纲规定的诸如实弹射击、分队战术、战伤救护、核生化防护、野外生存、长途拉练等实战化训练科目难以有效组织,军训对学生的吸引力呈下降趋势,军训育人功能不断弱化。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元宇宙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时代学生军训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一是用虚拟现实技术解决轻武器射击的难题。关于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广轻武器射击等课目的模拟仿真训练”。高校要充分发挥虚拟现实技术优势,真实模拟射击环境,构建网络化班组对抗射击训练场景,提升模拟训练体验感,增强学生军训吸引力。二是依托元宇宙技术构建军训虚拟场景。和平年代如何让青年学生经受行军拉练的磨炼、感受战争的硝烟?得益于元宇宙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区块链及数字孪生等全要素融合,为新时代学生军训构建起全新的智能化生态,高校可以通过构建战伤救护、核生化防护、野外生存、行军拉练等虚拟场景,让学生沉浸式接受军训的磨炼。三是可以探索建立虚拟战争体验馆,参考现代战争实践,制作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作战场景,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虚拟战争,体验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提高军事素养,增强学生军训育人的吸引力。
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国防教育活动,提升国防实践育人感召力
实践性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化科技是核心战斗力思想,加强现代科技特别是军事高技术知识学习,加强新装备新力量新领域训练和融入作战体系训练,加强模拟化、网络化、对抗性手段建设,探索‘科技+’‘网络+’等训练方法,大幅提高训练科技含量”。在数字化时代,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国防实践育人效果是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用AI赋能高校兵棋推演赛事的开展。兵棋推演是对现代战争的模拟,是当前高校学生参与度较高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要通过智能算法设计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作战场景,还可以通过群体智能吸引更多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人人、人机对抗,探索更多的战法打法,增强国防教育活动的科技感、吸引力。二是用AI技术提升识图用图、无线电测向等校园国防教育活动的育人效能。通过抓取学生参加活动时的决策、运动、协同等数据,智能分析评估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给出个性化改进方案,提高学生的谋略能力和国防素养。三是通过生成式AI和虚拟现实技术打造英模“数字人”,组织大学生与英模人物开展跨越时空的深层对话,通过智能技术建构长征、平型关大捷、上甘岭战役等虚拟场景,让大学生沉浸式感受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领悟人民军队“百战百胜”的基因密码,切实提升国防实践育人的感召力。
用新型网络技术架起军校连通桥梁,形成军地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军队资源是推动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的“富矿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军队重要作用,按照规定组织开展系列军营开放活动”“协调开展军事实践活动,支持配合地方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利用新一代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特点优势,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架起军队和高校连通互动的桥梁,形成军地协同育人长效机制。一是通过网络激活军队优质国防教育潜在资源。军队离退休干部中的老红军、老八路,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英雄以及历次保卫祖国战斗中涌现出的英模人物,都是育人的宝贵财富。应通过网络将这些优质国防教育资源聚集“云端”,成为高校国防大讲堂、国防教育主题班会的主角,将他们的战斗经历,传承的革命精神、红色基因讲给高校师生听。二是通过网络让大学生“云游”祖国边海防。高校学生班级可以和边海防连队结成对子,让青年大学生跟随边防战士的镜头沉浸式体验保卫祖国领土的真实“战斗”,真切感悟边防战士“大好河山,寸土必争”的铮铮誓言以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增强爱国情感。三是通过网络让军营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高校学生可依托网络体验军人的一日生活,跟随战士们完成从整理内务、早操、洗漱、训练、就餐到集体学习、班务会、点名就寝等环节,让信仰坚定、纪律严明、整齐划一的军营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增强青年大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责任感。(作者:蔺玄晋,系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威斯尼斯人8188cc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光明日报
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4-04/23/nw.D110000gmrb_20240423_2-06.htm